各學校、幼兒園:
春夏交替之際,氣溫變化較大,加之候鳥遷徙等因素影響,各類病媒生物傳播速度加快,極易引發疑似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為切實保障廣大師生飲食安全,太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現就校園食堂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相關事項提示如下:
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健全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嚴格實行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壓實校長(園長)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責任,按要求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
嚴抓食材采購
嚴格把控食材采購關,選擇證照齊全、信譽良好的供應商,仔細查驗每批食材的進貨憑證、檢驗報告等,從源頭上確保食材安全。
規范食材儲存
按要求妥善儲存食材,做到分類存放、精準控制溫濕度,并定期清理過期變質食品。
規范食品加工
嚴格規范食品加工流程,切實執行生熟分開、燒熟煮透等操作規范,及時對加工設備與工具進行清洗消毒。加強人員管理從業人員必須持有效健康證上崗,定期組織健康檢查與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強化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與操作技能。通過校長(園長)現場辦公會等形式,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
有效開展病媒生物預防控制
做好防護措施
嚴格做好防鼠、防蠅、防蟲等工作。安裝防鼠網、擋鼠板,對墻面、地面、門窗縫隙進行封堵,防止老鼠侵入;設置紗窗、門簾、風幕機等,阻止蒼蠅飛入。
清理衛生死角
定期對食堂角落、下水道等衛生死角進行清理,減少蟑螂等病媒生物的棲息繁殖場所。
科學消殺作業
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綜合防治手段,定期開展病媒生物消殺工作,嚴格按照規定操作,避免食品和食品加工環境受到污染,確保消殺安全有效。
充分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制定應急預案
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明確應急處置流程、責任分工和保障措施,確保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能夠迅速響應、有效應對。
組織應急演練
有條件的學校、幼兒園應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提高食堂工作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和協同配合水平,使其熟悉事故報告、患者救治、現場控制、原因調查等應急處置環節。
加強學習培訓
加強相關學習培訓,提高對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事件的識別辨別能力。如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立即停止供餐,及時向教育、市場監管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報告,積極協助救治患者,封存可能導致突發事件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等,配合相關部門開展調查和原因分析,并按照要求落實整改措施。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