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農村消費者:為切實守護農村食品安全消費環境,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現將農村假冒偽劣食品風險防范相關事項提示如下:
1重點風險食品類型
“三無食品”
指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無生產廠家的食品,常見如散裝且無標簽的小食品。這類食品從生產源頭缺乏規范管理,安全毫無保障。
“山寨食品”
指通過仿冒知名品牌的包裝、名稱,以劣質產品混淆視聽的食品。例如把“六個核桃”改成“六顆核桃”,或者在飲料外觀上刻意模仿知名品牌,極易誤導消費者。
“偽劣食品”
指存在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的問題的食品。例如用工業鹽冒充食用鹽,或是拿劣質原料來冒充優質產品,嚴重危害消費者健康。
“過期食品”
指超過保質期卻仍在市場流通的食品。過期食品很可能已經變質,潛藏著極大的食品安全隱患,食用后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來源不明食品”
指沒有合法檢驗檢疫證明的食品,比如私屠濫宰的肉類、沒有檢疫標識的禽蛋等。這類食品無法確認其來源是否安全,風險極高。
2風險防范指南
(一)查驗四要素
1.包裝完整性。仔細檢查食品包裝,查看是否有破損、脹氣、滲漏等異常狀況。包裝若存在問題,食品很可能已經受到污染或變質。
2.標簽規范性。認真核對食品標簽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表、生產許可證號等信息,確保這些信息清晰完整。若信息缺失或模糊不清,食品質量往往存疑。3.外觀真實性。用心觀察食品的色澤、質地、氣味是否正常。例如,正常豆腐不應有異常酸臭味,果脯也不該過度反光。若食品外觀有異樣,極有可能是劣質產品。
4.渠道可靠性。優先選擇證照齊全的商超、農貿市場等固定經營場所購買食品。要盡量避免購買流動攤販的不明來源食品,因為這類食品的質量難以追蹤。
(二)消費五注意
1.警惕低價陷阱。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商品,很可能存在質量問題。消費者務必提高警惕,不要貪圖一時便宜而忽視了食品安全。
2.慎購流動攤販。無固定經營場所的商販,處于監管盲區,其售賣的食品質量無法保證。為了自身健康,應謹慎購買流動攤販的食品。
3.留存購物憑證。妥善保管好發票、小票等消費證據,這些憑證在后續維權時至關重要,能夠為消費者主張權益提供有力依據。
4.學會辨別仿冒。在選購食品時,注意觀察品牌Logo、字體、顏色等細節差異。通過仔細甄別,避免誤購“山寨”食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5.關注特殊群體。老年人、兒童等群體對食品質量的辨別能力相對較弱,更容易受到低價劣質食品的誤導。家人和社會應加強對他們的食品安全防護。
3特別提示
(一)農村集體聚餐需報備
農村舉辦集體聚餐活動,如婚喪嫁娶、節日宴席等,需提前報備。通過報備,能夠對聚餐食品的采購、加工等環節進行有效監管,確保食品安全。
(二)定期檢查家中存糧
定期檢查家中儲存的糧食,及時發現并處理發霉變質的食品。發霉變質的食品含有大量有害物質,誤食會嚴重損害身體健康。
(三)參與食品安全監督
鼓勵廣大農村消費者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員培訓,成為食品安全“吹哨人”。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營造安全放心的農村食品安全環境。
食品安全關系到您和家人的健康,請大家在日常購物時務必注意以上食品安全風險,確保購買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如發現食品安全問題,請撥打12315進行投訴舉報。